遗址出土“陶制炮弹”,专家大胆猜测用途写进教科书,最终被打脸

2023-06-02 06:17:12来源:阿斗爱


(相关资料图)

中国是陶瓷的故乡,早在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辈就掌握了制陶技术。秦汉时期,陶向瓷过渡,东汉末年,“南青北白”两大瓷系形成。陶瓷的产生,既是我国文明进步的标志,同时又推动了人类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。如今的生活中,离不开瓷器,由封建社会传下来的瓷器也精美绝伦,例如元代青花瓷,清代珐琅瓷、粉彩瓷,都蕴含着不菲的价值,是中国文化的象征。但我们知道,任何成熟的技术都要经历一个发展阶段,在中华文明的早期阶段,人们掌握的是制陶技术,这在考古学上早有印证。在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,就发现了许多陶制器皿,而且能够推测到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具。但毕竟距离现在时间久远,在某些特殊形态的器皿的用途上,仍然存在一定争论,我们今天说的这枚偶然出土的“陶制炮弹”就是一个例子。

说它是“炮弹”,只是现代人从视角上对它的第一印象,其实考古学家们给这种陶器所起的真实名称叫做“尖底瓶”,它两头尖尖、小口细颈、斜肩鼓腹带有双耳。关于它的用途,专家们在1957年遗址发掘工作完成前就有了结论,这一年,与该遗址文化相关的半坡遗址博物馆建成,馆内中央水池的小山上一座少女的雕像格外醒目。只见她身穿麻布裙衫,左手腕戴陶环,右手持一半坡类型的尖底瓶,半蹲着身体在池边,作汲水状,也就是说当时的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这尖底瓶是一种陶制汲水器皿。

后来,专家关于尖底瓶用途的大胆猜测还被写进了初中历史教科书,书中图文结合详细地介绍了使用尖底瓶汲水的方法。将绳子套在双耳上,将水瓶沉入水中,待水自行注满后,重心下移,而这时瓶口竖向朝上,只将瓶子吊上来就实现水满瓶而一滴不漏。

理论上,这种论断确实体现了远古人类满满的智慧。然而,就在近些年,科学家们利用这个原理做了无数次实验,却证明传说中的“虚则斜,中则正,满则覆”的汲水方式根本行不通,简直就是打了专家们的脸。另外,在遗址也并没有发现有水井,因此,尖底瓶是否真的是取水工具还存在很大的嫌疑。至于这东西到底是干啥用的,人们也纷纷作出了猜测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。

首先,有人说这是一种酿酒的器具,因为在尖底瓶的下底部有明显的草泥痕迹,怀疑这是在酿酒时需要发酵,长时间放置在一定的地方所致,另外他们还从字形的角度作出了考证。“酒”字左边的“酉”部,其甲骨文和金文形态都像极了尖底瓶的样子。

其次,也有人说这或许是用来取暖用的,小口注入热水,严密防漏,另一段尖底插入泥土稳固易放,特殊的形状还保温,因此很有可能是现代人所用的“暖壶”之类的生活用具。

最后有人提出可能是古代“礼器”,理由是这种形状的瓶子并不容易放置,因此很有可能是祭祀的时候被捧在手中装酒的工具,因为祭祀一般也需要酒,另外,他们还说瓶子的形状象征着果核,而果核在古人的意识中可能意味着新生,再就是尖底瓶多出土于墓葬中,这也可以佐证很有可能跟古人的灵魂信仰有关系。尖底形状的装酒礼器,在人类历史上也并不是没出现过,古埃及壁画中就有反映。

然而,这类似于现代“炮弹”样子的尖底瓶子到底是干嘛的,以上说法都还只停留在推测层面,现代人的想象力无穷尽,古人的智慧更不可小看,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揭开它真实的用途,也许它永远都只是个谜,对于此,您怎么看?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每日头条!张利明会见杭州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剑斌一行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相关新闻